文資建築 ‧ 空中散步
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除了收藏和展出攝影藝術,成為討論和交流匯聚的場所外,本身的建築也開創了文化資產再利用的可能性。臺北館的建築,前身是落成於 1937 年日本「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」,同時也是二戰前臺灣最後一批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的建築,典雅和簡潔的外觀,融合了和風和西方的建築語彙,是為「興亞式」的建築風格,尤其可從上頭的塔樓窺見一二。
這系列 Podcast,將由建築文史工作者「凌宗魁」和北科大建築系副教授「張崑振」兩位分別從城市和建築的角度,來切入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的前世和今生。
指導單位
文化部
主辦單位
國立臺灣美術館、國家攝影文化中心
作品年份 | 2021
製作人 | 方柏翔
剪輯 | 王伯維 Marks
片頭音樂設計 | 王伯維 Marks
特別感謝 | 翁氏工作室
空中慢步表町通,臺北車站前的建築記憶 ft. 凌宗魁老師

第一集凌宗魁老師將以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作為起點,仔細介紹這幢建築的歷史和特色,再用聲音導覽我們在空中遊走當時稱做是「表町」的站前區域,就讓我們來聽聽當時是什麼樣脈絡發展和「都市改正」來形塑了這一塊火車站前重要的一角地。 期許在不久的將來,我們可以再次走進國家攝影文化中心,在充滿歷史的建築裡,沈浸於攝影藝術。
講者介紹 | 凌宗魁
建築史與文化資產研究工作者,《紙上明治村》等書作者。學習美術和建築,任職於博物館的文化資產愛好者,喜歡從攝影、繪畫、電影和文字等各種藝術載體,尋找臺灣建築中的生命故事。
古蹟新生,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前世今生 ft. 張崑振老師

建築,表現著一個時代的文化。伴隨著時間更迭,建築也不斷轉變、衰老、拆除及更新。當一座建築被恣意的拆毀時,也象徵著後代了解台灣歷史及文化的拼圖將缺少了一塊。
本集節目邀請到張崑振老師,從建築角度切入,一同了解在台灣,一棟老建築是如何被認定為文化資產。張崑振老師同時也是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的文資審查委員,修復這座場館時歷經了什麼樣的難題及趣事? 台灣文化資產保存有什麼需要面對及改善之處? 一同收聽了解吧!
講者介紹 | 張崑振
以建築史與理論、傳統建築與風土、遺產與都市保存為研究主軸。兼任文化部國定古蹟委員、聚落文化景觀史蹟委員等,積極參與台灣文化資產的調查與保存工作,為台灣文化資產保存不遺餘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