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2022 構竹林鐵新銳展專題 Podcast 

為期三年的竹構設計人才培育計畫今年邁入第二年,2022 年構竹林鐵新銳展再次由陳冠帆策畫,邀請 7 組建築設計團隊,帶來嶄新的結構方案。

 

7 組設計師將重新看待「接頭」,挑戰如何從構築中最微小之處發展出全新的竹構空間體驗。同時探索竹材的再利用與創生、以及採用新結構手法的可能性。

 

在 2022 的最後 4 周,帶領聽眾一起離開城市,乘上阿里山林業鐵路,入山探詢以竹建築的新可能。

合作單位
社團法人臺灣竹會

原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

​作品年份 |  2022

製作人 | 方柏翔

剪輯 | 王伯維 Marks |疆河媒體

片頭音樂設計 | 吳思毅

封面攝影 | 原間影像

New Bamboo, New Structure. ft. 陳冠帆、張家維

221205-EP01-01.jpg

          為期三年的竹構設計人才培育計畫今年邁入第二年,2022 年構竹林鐵新銳展再次由陳冠帆策畫,邀請 7 組建築設計團隊,帶來嶄新的結構方案。7 組設計師將重新看待「接頭」,挑戰如何從構築中最微小之處發展出全新的竹構空間體驗。同時探索竹材的再利用與創生、以及採用新結構手法的可能性。在 2022 的最後 4 周,帶領聽眾一起離開城市,乘上阿里山林業鐵路,入山探詢以竹建築的新可能。

 

第一集由策展人陳冠帆、及竹之境設計者張家維打頭陣,揭開本年度精彩的竹構創作序幕!

New Bamboo, New Details ft. 黃卓仁、黃介二、蔡易庭

221205-EP02-01.jpg

面對個性強烈的「竹」,控制與不控制是創作一大難題。本集節目的兩組設計團隊在應對 2022 構竹林鐵新銳展的兩道題目「場域」以及「接頭」時,巧妙的形成對比:

 

林-鐵-編界

丁尺建築師事務所| 黃卓仁 + 和光接物建築環境設計|黃介二

自稱個性內斂低調的雙人組合選址於人煙較少的水社寮站,ㄈ字型的鐵道劃分出自然與村落的界線。兩人從攀登四大天王山時步道旁傾倒的竹林獲得啟發,看似恣意傾倒懸臂於山壁上的竹桿,在鐵道木月台上方形成如同一朵雲霧般的構造物,與竹林與霧氣融合,詩意無比。對談中卓仁與介二雖笑道創作時一直互相丟球,看似失控的背後是過往合作培養出的默契與經驗,配上現場親自與師傅一同施作調整,極具實驗精神。

 

CROSSX 

本事空間製作所

對材料細膩掌控的本事空間製作所從研究竹凳出發,以「竹包管」工法在十字路站前遊客與居民聚集的路口,創造一個遊客想要歇腳時可以小憩的地方,也是居民們閒暇時候聊天小聚的亭子。不規律散佈於亭中的竹柱形成步行竹林中的錯覺,上方屋面結構看似往四面擴散開的竹凳,也是臺灣少見將竹包管工法用於大型構築的實驗。如何以尺寸不一、形變難控制的「竹」創作出簡潔作品,值得一聽!

​系列節目未完待續,敬請期待...

New Bamboo, New Tech ft. 陳建同、王識源

221205-EP03-01.jpg

在竹構尚為藍海,一切都還在實驗、挑展新可能性的今日,本集節目的兩位來賓以身為Maker的優勢,分別以挑戰竹懸臂、以及研發竹片複合材料,讓竹這項傳統材料在科技(TECH) 的導入下,也可以非常時髦。

 

北門翼

與木製研|陳建同

《北門翼》像是一隻展翅將飛躍而起的巨鳥,大出挑雙翼十分吸晴。建同具有豐富的木構經建,面對竹也不是新手,在2021年曾協助兩組團隊完成竹構作品,2022年受冠帆邀請投入創作。藉由爬梳阿里山鐵道人文歷史,理解了先人在艱困的環境中,以鐵道工程技術來克服自然的挑戰,《北門翼》以極少的竹材,將自然材料呈現出驚人的建築空間設計。北門車站車庫園區彷彿多了一座月台,展開的翼似乎指引著旅客,呼喚著他們往山裡走去。

 

逐雲

ROSO 機器人建造實驗室 | 王識源

ROSO實驗室以機器人建造的背景與多領域整合的團隊成員,從不同於它組的切角挑戰竹這項材料,那就是「竹片」。透過竹材本身可以彎曲的特性,厚度僅有4~5釐米的竹片,外表加上一層玻璃纖維變成複合材料,做出薄殼狀的外形,構成出如雲朵般的作品-《逐雲》。從搭乘板車經過阿里山林業鐵路一座座山洞為靈感,《逐雲》每一個洞也都是不同的景致。這次的特製竹片實驗也啟發識源,或許不久的將來就會在市面看見可以自行組裝的竹片傢俱了!

New Bamboo, New Curve ft. 陳華志、鄭博仁 

221205-EP04-01.jpg

2022 構竹林鐵新銳展專題 Podcast 最後一集搭配上節慶氣氛,以兩組具有精靈感的作品為系列節目收尾。華志與博仁在搭乘小台車探勘阿里山林業鐵路沿線基地後,分別對梨園寮車站及水社寮車站產生強烈的感受,對應「場域」這項命題,設計出「螢河月台」及「無門之門。入山門」兩組作品。

 

螢河月台

陳華志 | 華志聯合設計制作

遺世獨立的梨園寮車站,一旁大樟樹摻天,如夢似幻的場景讓人聯想彷彿是荷葉、龍貓會出現的場所。這個車站本不在主辦單位預定的布展範圍內,受此場域大大觸動的陳華志,爭取將竹構裝置在梨園寮候車亭旁的大樟樹下,想試著以創作回答:「我們能不能再相信,山裡有精靈這件事?」將竹管剖成片狀,利用竹片產生的竹條形成容易彎曲的特性,並且用數片疊合在一起的狀態來創造出結構必要的強度,在需要較少受力的地方片數較少,而在承受較大受力的則用了更多層的疊合來創造出結構強度,層層疊疊,創作出浪漫的自由曲線簇群葉棚。

 

無門之門。入山門

鄭博仁 | Atelier Neo.E 易新設計+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B群

被群山環繞的水社寮,是阿里山林鐵真正進入山區的入口,位在舊水社寮車站旁的《無門之門。入山門》 竹構空間,讓體驗者從「無門之門」入山門見識到真正的山林自然。同時,原有的老車站意象也讓作品成為連結現在與過去的入口,為旅程增添時空的奇幻。作品也像是準備展翅飛行的蝴蝶,兩片翅膀底部一體連續的構成,轉到頂部採用如路思義教堂般輕巧的鉸接扣合。作品獨到之處是全竹材且為螺旋彎曲造型,研究初期也是吃了不少苦頭。在一次次試驗下竹籤般的數十隻小支竹所膠合而成一個管狀的結構(集束竹(Bamboo Bundle Processing)工法),成功組立出一座交織的八螺旋結構。

bottom of page